雖然中國近幾年在科技領域有了許多重大的突破,但我國在半導體領域的發展還是遠遠落后于美日韓等國,尤其芯片板塊為薄弱,因此,中國的芯片問題一直被美國卡脖子。作為一個消費者大國,中國對芯片的需求量是相當巨大的,去年9月份,美國政府為了制裁華為,對華下達了“芯片禁令”,迫使中國深陷芯片嚴重供應不足的困難境地。但其實,中國的芯片危機并不僅僅體現在手機行業,其實國產汽車行業也面臨著嚴重的芯片危機。
有數據統計分析,中國的汽車市場規模是相當大的,每年有2800萬輛左右,占據全球的市場份額超過三分之一,然后中國汽車芯片產值在全球的份額還不足5%,由此可見,中國汽車芯片所面臨的危機也是比較嚴重的。與手機芯片不同,汽車芯片的要求更高,它需要具備更高的精準度和可靠性,由于我國的芯片技術還不夠成熟,因此目前我國國產汽車的極大部分汽車芯片都要依賴外國芯片,有部分芯片甚至98%以上都得依靠進口。
由于芯片問題,國產汽車行業遭到了重創,前不久有消息稱,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面臨停產的危機,消息一出并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,這兩大企業當屬國產汽車的領軍人,當它們傳出即將停產的消息讓不少人感到震驚。很多人猜測可能是由于銷量太好導致的停產,然而事實卻剛好相反,這兩家汽車制造商之所以停產,恰恰是因為汽車銷量太好,現有的芯片跟不上汽車的銷量速度,換句話來說,就是汽車芯片供不應求導致的停產。
汽車芯片面臨危機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,眾所周知,疫情對各個國家的制造業影響的大的。疫情期間,國外許多汽車芯片制造商紛紛停產,導致中國進口芯片嚴重缺貨,從而造成了國產汽車生產難以繼續進行下去。
汽車芯片可以說是汽車的核心,是汽車不可缺少的關鍵部分,據悉,一輛智能汽車需要70顆以上的高端芯片,是手機芯片的好幾倍。由于中國國產汽車對國外汽車芯片的依賴性太強,在短時間內較難擺脫現在所面臨危機。
中國在各方面的芯片都過度依賴外國,尤其稱為被美國卡脖子的問題,雖然我國的芯片研發技術還不夠成熟,但中國企業一直在努力鉆研,相信在不久的將來,中國一定能實現芯片完全自主,不論是在手機芯片領域,還是在要求更高的汽車芯片領域都將取得突破性進展。
|